欢迎来到射箭吧! 请 [登录] | [注册] | 购物车 0
浅议光弓差距法瞄准的“归零点”

  光弓一般使用差距法瞄准,参照点是箭头和靶心的距离,即Gap。所谓归零点,即箭头正指靶心,而箭也恰好打中靶心,这时射手与靶心间的距离。射距远于这个距离的,瞄准时箭头应指在靶心之上,近于这个距离的,箭头在靶心之下。由于大多数射手的射距都比归零点近,也都习惯箭头在靶心下的差距,我姑且把这种箭头在靶心之下的差距成为“正差距”,反之则成为“负差距”。

  对于归零点,首先要明确的概念,就是归零点永远是因人而异,因弓而异,因箭而异,甚至是因靶高而异的。

  首先是归零点是因人而异的。这个因素主要体现在(1)靠位高低位置,以及(2)瞄准主眼与靠弦点的距离。因为我们将归零点只注重了箭头,而以上两点其实是决定箭的实际出射角度,而这才是最终决定归零点的决定因素,也往往是容易忽略的因素。

  73磅的爱国者长弓,他的归零点是60米。可以断定,如果拜伦换成竞技反曲的姿势来开弓,其他因素不变,即使用同样的弓和箭,他的归零点应该大于60米。为什么呢?原因就在于后手靠位的变化。竞技反曲的颌下靠位,使他的箭尾比脸颊靠位要低约1英寸,使箭的出射角度比原先姿势高了些许,自然就能抛射得更远些。对此我自己也有体会。先前用28磅反曲,竞技反曲靠位,抛射610多格令的重箭,归零点能在42米左右。这除了靶心偏低的因素外,我的颌下靠位也有莫大关系。再加上较大的拉距,使箭头伸出部分更低更短,为了使箭头与靶心重合,自然需要抬高箭头,相对也压低箭尾,其结果是出射角度变大,抛射距离更远,归零点也相应拉远。

  同理,射手五官特征,也会对归零点有影响。试想如某人天生一副“马脸”,眼睛距离下颌和嘴角距离,堪比苏东波的“昨日一滴相思泪,今日方流到腮边”,那归零点会远到天边,需要后羿才能找到了。

  其次,归零点是因弓因箭而异的。其他条件不变时,轻箭、重磅弓、大拉距,归零点自然就更远。另外,箭的长度也有影响,主要就是箭头伸出弓窗的长短。试想,如果箭头伸出来半尺,跟箭头伸出1寸的情况相比,伸出长的需要将前手压低,短的需要抬高,才能使箭头指向靶心,就这个动作本身,也影响了出射角度,从而改变了归零点距离。并且,大拉距不但改变了弓的推力,也使箭头出露部分更短,出射角度更高,对归零点具有双重影响。

  再次,靶子放置的高度,也会影响归零点,而这个影响远非直观想象那么简单。如按直观想象,抛物线的后半段总是从高到低落下,最后插在地上,所以,靶子越高,归零点越近;反之,则越远。我先前所实验的归零点,之所以比想象的要远,也跟目标高度较低不无关系。但是,事实的规律果真如此吗?似乎还不能过早下结论,因为这涉及到大角度仰射和俯射的抛物线原理,而上述讨论均在接近水平角度的范围内。对此,本人愚钝,未敢草率下结论。但是,有几个规律性的东西,可供各位弓友分析时参考。

  仰俯射时,虽然箭杆与地面水平夹角在增大,但箭杆这条线a(即出射线),与箭尾与目标之间连线b(注意:这条线不一定水平,只有在水平射击时才是水平的),这两条线的夹角,是随俯仰角度的增大而减小的,直至90°对天射击,和90°对地射击(比如在悬崖上向地面垂直射击),a-b线间夹角归为零。由此推理,90°朝天射击时,跟90°俯射一样,箭头一定是直指目标的,而这时,要确定归零点,则需区分“对天”和“对地”两种情况来说:

  (1)对天90°仰射的,归零点取决于该副弓箭所能射的最高高度,超过此高度,射不到了,即归零点不存在,射程在此高度内,归零点就等于目标的高度。

  (2)对地90°俯射的,归零点就是目标和射击点的距离,因为这时甚至无需开弓,让箭自由落体运动,就能正中目标。所以,这时归零点理论上无限大。

  但是,以上两种情况,如果加入射手瞄准时眼睛-箭头-目标这条线的因素,情况又复杂了,如果射手原先的瞄准姿势不变,上面两种情况,可能就是“瞄到打不到,打到瞄不到”的情况,那么,按照定义,“归零点”就不存在了。除非射手把瞄准姿势换成目标-箭头-箭尾-眼睛“四点成一线”的瞄法。

  所以,事情远非想象的简单。但是,如果排除射手瞄准姿势的因素,按照这两种极端情况的分析,是否可以找到规律?对此,我仍倾向于认为,靶位高度,或俯仰角度与归零点的规律可能是,靶位越低,归零点越远,靶位越高,归零点越近。这点也想与众看官一起探讨。

  以上是个人对归零点的一点小注解,供各位弓友参考指正。转载

用户评论

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
用户名: 匿名用户
E-mail:
评价等级:
评论内容:
验证码: captcha

安全联盟